20余年,这些清华环境人的科学治霾、守护蓝天之路✔网站建设✔网站优化✔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9-06-06 06:48 · admin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2013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
“20年来,北京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任何一个想要实现类似成就的国家、地区或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019年3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发布的《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如是表述。
收获更多蓝天,宣告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初战告捷。变化背后,有郝吉明院士带领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20余年的不懈努力与坚守。
与时代同行
1984年,一位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毕业的博士生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中的一员,也是清华大学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美国回校任教的博士。他就是郝吉明,清华大学首个开辟大气方向研究的教授。“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美好的环境”,带着这样的初衷,他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郝吉明(右)与学生在一起
回国后,组建团队,细化分科和研究方向……一步一步,从一开始进行煤烟型污染问题研究,到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从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再到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这些年来,郝吉明带领团队始终战斗在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遍布南方的酸雨。郝吉明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西南、华南和东部地区的酸雨控制对策的研究。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我国的酸雨特征和影响同欧美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高碱性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降水pH值这个传统的指标无法反映我国酸雨的污染程度,团队在实践中提出用硫和氮的沉降通量来作为酸雨控制的指标,创建了硫-氮和盐基三维临界负荷模型,该模型相比于以往欧美的二维模型,具有更佳的适用性,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连美国的院士也应用该模型进行美国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全国的硫和氮沉降临界负荷区划,以此为最重要的科学依据,提出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划分方案于1998年被国务院采纳并批准实施,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受北京市的委托,郝吉明及其团队率先开展了《北京市实用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与研究》,提出优先使用低硫煤的建议,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采纳。团队承担的《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其成果直接促成北京市自1999年1月1日起对新机动车尾气排放率先实施新标准,后来成为国I标准。
新世纪,作为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两位领衔专家之一,郝吉明率领科研团队投身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的各项研究工作,保障了北京奥运会期间良好的空气质量并促成奥运会后北京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长效措施。除了北京奥运会之外,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还为上海的世博会、广州亚运会、APEC以及九三大阅兵的空气保障工作做出了重要科技支撑。其实,这些重要活动的空气保障工作只是团队长期扎根于基础理论、控制技术和综合决策系统研究的一个延伸……
“因为父母,因为新中国,我才有了读书、留学深造的机会,滴水之恩都当涌泉相报,回报是责无旁贷。”在郝吉明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艰难的岁月里,出生于山东梁山县贫穷乡村的他力克重重困难考取清华大学,靠的就是勤奋和想要回报父母和祖国的决心。肩负使命一路追索,年过七旬的郝吉明带领团队,一直在奋斗的路上。郝吉明、贺克斌、王书肖、李俊华、段雷、张强、吴烨等多位学者投身其中,团队里的每一个师生,都在与大气污染环境的进程赛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打赢保卫蓝天这场攻坚战。与时代同行,成为他们前行的写照。
同国家发展
霾,这个并不通俗易懂的汉字,可以说已经成为“热词”被家喻户晓。
“跟英国、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PM2.5污染问题最复杂,也最有难度。”郝吉明说。“我国的大气问题属于复合污染,而且把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污染特性集中到了同一时期,其中不仅包含煤、石化、机动车排放物等多种混合污染物,而且中国的人口密度大、气象因素复杂,还涉及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参与了多项大气污染法规政策的谋划制定,感受政府在相关领域加大治理的决心。
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是国内最先展开与PM2.5污染“正面交锋”的团队。从1999年开始,团队开始对大气中PM2.5的浓度和成分开展观测,这是全球控制大气污染的热点和前沿,“上世纪90年代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是当时很不被看好、难以坚持的一项研究。”贺克斌说。“但是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实地测量,默默坚持下来了。”
从2008年开始, PM2.5被提及的次数开始增多,各种声音更是数不尽数。“雾霾”和“灰霾”的称呼是否准确?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应不应该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时间不同声音交错难辨,甚至还引发了空气质量标准的系列争论。在这关键时刻,团队拿出了一份扎实的、令人信服的科研报告—1999年~2010年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观测报告。这份报告一经提出,以上猜测都有了答案。“当大家都只能说‘可能’而不敢‘肯定’的时候,清华站了出来,这对科学制定国家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经过多年的科研,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确定了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布及浓度分布特征,行业排放分担率及浓度贡献、地区排放分担率及浓度贡献,以及区域污染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等多方面特征,成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政策措施颁布实施的依据。团队主要研究人员
让郝吉明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因为有国家和众多环境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为国家的大气污染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感到自豪。近几年国家二氧化硫的控制取得重大进展,1998年北京市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向颗粒物宣战的时候,北京的二氧化硫数值还是一百多,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变成了6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具有里程碑的非凡意义,中国在会上做出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中国在气候变化上要有所贡献,改变能源结构势在必行。我们在油气平衡问题上同样面临被国外‘卡脖子’的困境,对外依存度太高,国家能源战略也在调整……”一生常思祖国恩,一生常为祖国忧。
发出中国声音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新增选院士名单,郝吉明因“领导大气污染防治理论、战略和技术的研究及实施”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并且是我国环境工程领域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这其实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它代表了国际领域对我们国家、对我们这个群体这么些年在大气污染环境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的一个肯定。很高兴看到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在国际领域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荣誉,郝吉明很自然地就将成就归于群体。
“我们现在说‘依法治霾、科学治霾、精准治霾’,有些地方因为污染问题会容易‘一刀切’,但我们讲做事情要以法律为准绳。要立法为先,执法从严。像北京现在机动车污染控制已经实施国五标准了,但国一的车还在,因为当时国一的车上市的时候是合法的,我们可以通过淘汰、政策激励的方式引导,像现在的限号出行、错峰生产都是在综合考量之后公布的措施,其实很多措施,像季节标准,国外也有实施。” 不是一味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一刀切”,而是综合各种因素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郝吉明及其团队一直追求这样的平衡,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强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研究,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大气环境治理之路,同时也为国际空气污染控制做出了贡献。
这样的努力收效显著。现如今,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创新团队在大气复合污染源排放表征和排放清单技术研究、大气复合污染多维溯源理论与技术研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污染源综合控制战略研究、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等大气污染与控制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Science、Nature和PNAS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并获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团队奖。
同呼吸,共命运。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一个人、一个团队就能完成的事情。让郝吉明和团队感到高兴的是,伴随着国内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推进,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已经越来越得到国际大众的认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更广阔的的舞台、更开放的姿态,可以让他们携世界之手,共同进步。
传承绿色人生
“做科研从来都不是能一帆风顺的,也可能会遇上挫折,也可能会遇上别人不能理解你,但只要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认为对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努力地去做。”在环境污染研究领域拼搏近50年,郝吉明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抗压”“倔强”。因为工作需要,他常常会需要直面一些压力和非议。
1998年制定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官员质疑他说:“郝老师,你们这个标准会不会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郝吉明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这个标准是能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和国际接轨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个汽车冒着黑烟满街跑的国家!”
2003年修改排放标准的时候,电力行业有不同的声音,在讨论的时候有人向他反问:“您总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电力行业要怎样才算走新型化道路?”郝吉明从容应答:“你要问我我就说,电力行业一要立足国家对电的需要大发展;二要提高发电用煤的效率;三要减少单位发电的污染物。做到这三点就算做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1年燃煤电站排放标准又一次修改,被电力行业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标准”。又有很多行业、企业的人找到郝吉明,希望可以帮他们出谋划策,规划指导。郝吉明就标准的颁布对实现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观点和看法,发表在《求是》上,为大家答疑解惑。
也曾经有企业负责人说,最不欢迎清华大学的郝吉明,有时候就因为他一句话,预算就多出了一个亿。对这些话,郝吉明表示并不在意。真正让他感到不能接受的,是那些负责人以职工或当地百姓利益为名加诸到自己身上的非议。
“其实这些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提高,是最终能够造福于民的事情。” 郝吉明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的一员,“就拿我自己来说,早年我们家也是烧煤炉子,煤气罐一开始并不容易拿到,我们想方设法弄到以后,使用起来觉得不仅更清洁而且更方便。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清洁能源的便利,所以我所做的这些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压力,也是无悔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人想住大房子、开大汽车,官员想着建大城市……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大家对环境都有美好的追求,都需要想一想自己在追求的过程中,能做点什么努力,贡献一份力量。”绿色人生,从我做起。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份子,郝吉明和他的团队也一直在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誓言。
2008年和2009年,他和清华学生绿色协会,分别因为对绿色奥运做出突出贡献和长期从事“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的公众宣教和实践活动荣膺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时隔多年,他的学生——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的贺克斌院士于2016-2017年再次当选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践行绿色人生,成为这个团队的优良传承。
当初抱着“为国家至少培养10名博士生”目标的郝吉明早已高标准完成任务,团队中更多的60后、70后开始担纲科研的主要力量,80后的青年学者也在很多重要的研究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0余名。
“力量源于责任,精神贵在坚韧;勤奋铸就精品,务实方能求真。”在郝吉明团队,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这是郝吉明多年坚持的信则,多年来,他也一直希望将这一信则传递给后人。“带学生,我一直想要灌输‘宁静致远’,年轻人千万不要太浮躁。”在郝吉明堆满书稿的办公室里,“宁静致远”几个字表明了他的心境。“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能、建报国之业”这是他给年轻人提出的期望,“真正的教育就是育人”带着这样的初衷,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带给后人的,首先是品格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