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项目怎么选才最合适?这7个体检项目没必要做!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5-25 08:40  ·  admin
     
图片

 

面对琳琅满目的体检项目和套餐,要怎么选性价比高,又能有效全面查出问题的套餐?

 

其实,体检项目并非做得越多越好,也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套餐,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最好在体检前咨询一下相关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有三大部分是体检都会做的,下面看看这份体检项目推荐干货,get到适合你和家人的体检套餐~

 

 

全人群适合的基础体检项目

 

无论你的性别、年龄如何,一旦做体检就少不了这些基础项目。

 

基础体检项目

一般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腰围

内外科体检

 

内脏触诊,皮肤、淋巴结、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等

血液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

尿常规

尿糖、尿细胞

粪常规

粪常规、隐血

超声检查

肝、肾、胆、胰、脾

幽门螺杆菌检查

一次检查确认感染情况即可

 

眼科

眼科常规、视觉、视底

耳鼻喉科

耳鼻喉常规、听觉、嗅觉

口腔

牙体、牙周、口腔黏膜等

抑郁筛查

 

 

女性最好增加如下项目

乳腺

 

常规查体和乳腺超声,但是超40岁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检查。

妇科

常规检查,妇科超声亦要安排。

 

25岁以上有性生活者查TCT、HPV,检查方式有多种选择,比如5年一次的TCT、HPV联合检查。

 

50岁以上,基础项目上增加这5个项目

肠镜(45岁开始,高危人群要提前)、胃镜、骨密度(65岁以上女性必查)、低剂量肺CT(长期吸烟者)、PSA(可选)

 

 

基础病人群随访检查项目

 

若你有基础疾病,就需要选择「1+X」的体检套餐(1 常规体检 + X 针对性项目)。

 

基础病随访体检项目

高血压患者

 

 

尿常规(主要注意尿蛋白与有无血尿)、血生化(主要是电解质、肌酐、尿酸、血糖检查)、血脂全套、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最少2 次)、血脂全套、血生化(肝功能、肌酐)、尿白蛋白、心电图、视网膜检查、足部检查、牙科检查等。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一般最少每半年就要进行乙肝病毒DNA、肝功、肝脏超声、乙肝五项检查。40岁之后还推荐AFP 检查。

高尿酸血症患者

 

尿酸监测、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压、尿蛋白检查、肾脏超声检查。

肥胖人群

 

睡眠呼吸监测、抑郁筛查、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吸毒人员

 

丙肝、乙肝、HIV等血液传播疾病;胸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

男男性行为者

 

丙肝、乙肝、HIV 等血液传播疾病;胸片;血常规;C 反应蛋白。

慢性肾脏病长期透析者

 

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丙肝、乙肝、HIV 等血液传播疾病。

冠心病患者

 

 

 

 

 

 

 

血液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脂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这些水平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脏坏死区或缺血区室壁运动异常,了解左心室功能如射血分数等。帮助诊断冠心病、除外其他心脏疾病);放射性核素检查;冠脉CT血管成像(CTA);冠脉造影(因为是有创检查,请根据专业医生意见选择是否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员或者可能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普通人群

 

 

 

14岁开始医生体检(个人史、家族史采集,听诊心脏杂音等体格检查)。35岁以上心电图检查;如果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或者是进行马拉松等特殊高强度运动前,进行运动负荷试验。65岁以上,运动负荷试验。

 

以上皆是常规体检项目/基础病人群体检项目,但是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癌症。

 

健康君建议,大家从20岁开始就要进行针对性癌症筛查了。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轻和性别,动手跳转以下的癌症筛查清单。

 

 

男/女不同年龄的癌症筛查及体检建议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体检前不宜做的事情

 

讲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对体检项目已经心里有数了。不过,体检前不建议做这几件事,以免检查结果发生误差。

 

体检前除了要了解体检表上面的建议和须知外,对于女性、老人、婴儿来说,同时应该注意下面的建议事项。

 

女性体检前,需注意这些

01

 

 

 

不要化浓妆,不然会影响医生对面部皮肤的判断;其次不推荐难穿脱的衣物,如连体衣、连衣裙。

02

 

进行妇科检查前,不宜冲洗阴道。

03

 

生理期女性不宜进行妇科、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

04

 

体检前2天也不易剧烈运动,前3天应该少吃或不吃高脂食品。

 

老人体检前,需注意这些

01

 

 

晚上可以睡前适当加餐,避免空腹太久导致第二天抽血前出现低血糖。

02

 

体检当天,早上不宜进行晨练,特别是空腹时。

03

 

 

高血压患者体检前要继续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停药,避免血压出现波动。

 

带宝宝体检前,父母要记录好这些

奶量

 

一天奶量多少,每天几次奶,间隔多久,有无吐奶、夜奶等。

辅食

吃几顿,吃多少,有无过敏等。

营养补充剂

 

铁、钙、维生素D、益生菌等,每天吃多少,吃了多久,什么牌子等。

睡眠

 

能否睡整觉,有无夜醒,睡觉时是否张嘴呼吸,有无打呼等。

排便

 

日尿、大便的次数,以及颜色、形状等。

 

这7个体检项目没必要做

 

 

01
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

 

“99.99%的基因检测准确率、一滴血能查出几十种癌症、可查出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

图片

这种“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检查被不少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包装成高级检测技术的基因测序项目。2014年被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原国家卫计委联合叫停,理由是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以及相关的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行为。

 

 

医生建议

事实上,基因测序主要针对遗传病检查,如果在常规体检项目增加基因测序更是有忽悠的成分。相反,有些不法机构滥用这类技术,反而容易导致基因测试结果出现误差,或是得出错误诊断给患者造成恐慌情绪。

 

02
“前彩”查前列腺癌

 

很多体检里有一项是腹部彩超,而四十岁以上的男性在体检中往往还会多加一项叫“前彩”——前列腺彩超,通过彩超来筛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如果加上了这一检查,体检费用陡然上升不少。

 

前列腺彩超的确常被用来检查前列腺癌的情况,然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

 

 

医生建议

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因为PSA价钱更加低廉,排除假阳性问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03
用X光片查肺癌

 

在多数体检套餐中,检查肺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X光片,甚至有些体检中心还会让你单独再加一个X光片,来筛查肺癌。

图片

但是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能用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早期筛查意义不大。

 

 

医生建议

用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低剂量CT。

 

 

04
儿童血钙检测

 

抽血测微量元素,很多体检中心都会让家长给孩子加一项“血钙检测”。家长可能认为,血钙正常,孩子就不缺钙了。

 

血钙对体内钙含量的指示并不全面。因为,早期缺钙时,血清里的钙浓度不够,为防发生低钙抽搐,骨骼会把自身的钙贡献给血液,这时血钙浓度正常,实际上孩子体内骨骼已经缺钙了。

 

 

医生建议

首先看儿童有无明显缺钙症状,例如出汗、兴奋、睡眠不足。抽血检查应该参考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三者数值共同判断,而非只是血钙、或者通过照射腕骨X光片,看骨龄判断是否缺钙。

 

 

05
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女性体检,乳腺常规检查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做个乳腺B超或者乳腺钼靶检查就足够了,很多体检中心推荐的“ CT、红外线乳腺癌检查”真没必要做。

 

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非常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已经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医生建议

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在高危人群中推荐。

 

 

 

 

06
化验指标查胃癌

 

“做一个胃癌化验指标检测吧?”很多体检机构都会推荐你做这个项目,但其实根本查不出来。

 

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这些指标来筛查胃癌,则未免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它们在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医生建议

胃镜才是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

图片

07
用PET-CT筛查癌症

 

“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常常是体检机构在推荐 PET-CT 时的宣传语。

 

PET-CT 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它对于癌症分期、转移复发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意义巨大。但是,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不划算,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医生建议

对普通人来说,盲目、过度的PET-CT体检没必要,虽PET-CT是检测肿瘤的敏感方法,但费用较高,而胸片往往难以敏感地发现较小肺部结节的踪影。目前最好的筛查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虽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但可作为筛查手段,高危人群更需每年体检。

为您推荐